认识我们
非遗办事处
非遗办事处
财务资料
非遗谘询委员会
非遗谘询委员会
香港非遗中心@三栋屋博物馆
香港非遗中心@三栋屋博物馆
入场安排
恶劣天气特别措施
参观守则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香港非遗
什么是非遗
香港非遗清单
代表作名录
宗族春秋二祭
戏棚搭建技艺
粤剧
香港中式长衫 和裙褂制作技艺
长洲太平清醮
古琴艺术(斲琴技艺)
凉茶
港式奶茶制作技艺
南音
扎作技艺
中秋节—薄扶林舞火龙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
食盆
中秋节—大坑舞火龙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香港天后诞
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
黄大仙信俗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
正一道教仪式传统
代表作名录
瞬间看非遗
线上直播
影音短片
研究及出版
电子刊物
展览及活动
展览
循声觅道展览系列一:香港节庆与民间工艺
循声觅道展览系列二:日常.非常
循声觅道展览系列三:三栋屋与传统乡村文化
人为‧非遗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公众活动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特备活动
发现非遗
师傅到!
「移动.非遗」公众活动
资助活动
教育活动
非遗大本营
非遗专车计划
展览图板
导赏服务
语音导赏
公众导赏服务
展览回顾
2021「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21 根与魂—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
2021 沙头角庆春约太平清醮展览
2020「那些年的节庆」展览
2020「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
2019 口传心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2019 继承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2014 香江琴缘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活动回顾
2022「师傅到!」系列节目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2022「发现非遗」系列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2021「发现非遗」系列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2020 发现非遗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2019「发现非遗」系列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2018 非遗同乐日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X「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讲座及观赏活动
X 發現非遺 — 5月
X 6月 發現非遺
X 7月 發現非遺
X 8月 發現非遺
X 9月 發現非遺
X 10月 發現非遺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X 8月 發現非遺
X 9月 發現非遺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X「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麒麟学堂」
资助计划
简介
伙伴合作项目
伙伴合作项目
社区主导项目
社区主导项目
获资助计划
获资助计划
2019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2020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2019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EN
繁
字型大小
搜索
Open menu
EN
繁
字型大小
Close menu
搜索
认识我们
非遗办事处
非遗办事处
财务资料
非遗谘询委员会
非遗谘询委员会
香港非遗中心@三栋屋博物馆
香港非遗中心@三栋屋博物馆
入场安排
恶劣天气特别措施
参观守则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香港非遗
什么是非遗
香港非遗清单
代表作名录
宗族春秋二祭
戏棚搭建技艺
粤剧
香港中式长衫 和裙褂制作技艺
长洲太平清醮
古琴艺术(斲琴技艺)
凉茶
港式奶茶制作技艺
南音
扎作技艺
中秋节—薄扶林舞火龙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
食盆
中秋节—大坑舞火龙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香港天后诞
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
黄大仙信俗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
正一道教仪式传统
代表作名录
瞬间看非遗
线上直播
影音短片
研究及出版
电子刊物
展览及活动
展览
循声觅道展览系列一:香港节庆与民间工艺
循声觅道展览系列二:日常.非常
循声觅道展览系列三:三栋屋与传统乡村文化
人为‧非遗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公众活动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特备活动
发现非遗
师傅到!
「移动.非遗」公众活动
资助活动
教育活动
非遗大本营
非遗专车计划
展览图板
导赏服务
语音导赏
公众导赏服务
展览回顾
2021「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21 根与魂—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
2021 沙头角庆春约太平清醮展览
2020「那些年的节庆」展览
2020「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
2019 口传心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2019 继承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2014 香江琴缘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活动回顾
2022「师傅到!」系列节目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2022「发现非遗」系列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2021「发现非遗」系列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2020 发现非遗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2019「发现非遗」系列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2018 非遗同乐日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X「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讲座及观赏活动
X 發現非遺 — 5月
X 6月 發現非遺
X 7月 發現非遺
X 8月 發現非遺
X 9月 發現非遺
X 10月 發現非遺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X 8月 發現非遺
X 9月 發現非遺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X「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麒麟学堂」
资助计划
简介
伙伴合作项目
伙伴合作项目
社区主导项目
社区主导项目
获资助计划
获资助计划
2019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2020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2019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新闻公报
联络我们
相关网址
食盆
食盆
新界本地围村传统会在宗族祭祀
、
打醮
、
婚嫁
、
添丁「点灯」
、
祠堂开光等场合,烹煮盆菜以飨族人,称为「食盆」,族人围坐而食,象征团结。盆菜是新界本地宗族乡村传承了数百年、保存至今的一项独特饮食文化,不但起着维系族群的作用,而且具有确认宗族成员身分的社会功能。
返回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