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我们
- 香港非遗
-
展览及活动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
展览回顾
- 2021「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21 根与魂—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
- 2021 沙头角庆春约太平清醮展览
- 2020「那些年的节庆」展览
- 2020「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
- 2019 口传心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2019 继承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 2014 香江琴缘
-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活动回顾
- 2022「师傅到!」系列节目
-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 2022「发现非遗」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 2021「发现非遗」系列
-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 2020 发现非遗
-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 2019「发现非遗」系列
-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 2018 非遗同乐日
-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 X「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讲座及观赏活动
- X 發現非遺 — 5月
- X 6月 發現非遺
- X 7月 發現非遺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0月 發現非遺
-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 X「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麒麟学堂」
- 资助计划
- 瞬间看非遗
- 研究及出版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2020年获资助项目
2020年「伙伴合作项目」获资助计划
获资助者 |
计划名称 |
|
---|---|---|
1 |
伍自祯 |
非遗绘本系列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2 |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有限公司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 (研究项目:长洲太平清醮) |
3 |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有限公司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 (研究项目:香港潮人盂兰胜会) |
4 |
香港中文大学 |
居港不同群体非遗全面普查 (涉及的研究群体:共9个) |
5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 (研究项目:南音) |
6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非遗系列:「茶」探村落—村落凉茶传承故事 |
7 |
香港浸会大学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 (研究项目:食盆) |
8 | 香港都会大学 |
香港非遗系列:「再现岭南:香港非遗中的地域文化」 |
9 |
香港伤健共融网络有限公司 |
无障碍赏非遗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10 |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 |
非遗大本营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11 |
黄天琦博士 |
增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调查及研究 (研究项目:共13项) |
12 |
叶德平博士 |
增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调查及研究 (研究项目:共15项) |
13 |
萧国健 |
非遗创意馆 |
14 |
岭南大学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 (研究项目:宗族春秋二祭丶戏棚搭建技艺) |
2020年「社区主导项目」获资助计划
获资助者 |
计划名称 |
|
---|---|---|
1 |
7A班戏剧组 |
体验剧场《总有一个喺左近:香港非遗「睇」验之旅》 |
2 |
天使桃园乐艺会 |
说唱教传地水南音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3 |
佛堂门天后太平清醮值理会 |
佛堂门天后太平清醮(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4 |
林万仪 |
延续与转化—香港的粤剧仪式戏 |
5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脉协会有限公司 |
第七届道教音乐会之「大乐之道」及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6 |
南区龙舟竞渡委员会 |
香港仔传统龙舟文化体验(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7 |
香港文化艺术教育拓展中心有限公司 |
「香港粤剧戏台服饰金碧辉煌」研究与传承(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计划成果连结∶网上资料库) |
8 |
香港西贡坑口区传统客家麒麟协会 |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及传统客家舞麒麟传承计划 |
9 |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
中式长衫传承教育及资料库(计划已完成)(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10 |
曹叶正娇 |
传承广彩技艺(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11 |
梁美萍 |
流动的传统:长洲飘色巡游的工艺与文化传承(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12 |
许嘉雄 |
民间手艺·扎作传承 2020-2021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13 |
陈锦涛 |
广东手托木偶制作及传承(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14 |
乡议局基金有限公司 |
客家文化节(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15 |
黄慧英 |
螳螂拳之保育及发扬(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16 |
啬色园 |
啬色园庆回归25载:百年香港黄大仙信俗巡回展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17 |
蒲苔岛值理会 |
蒲苔岛太平清醮及天后诞(计划已完成) (按此浏览计划报告及花絮) |
18 |
欧阳秉志 |
理想点扎:香港传统扎作技艺保存及推广计划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19 |
鸭脷洲街坊同庆公社 |
鸭脷洲洪圣传统文化节 |
20 |
谢德隆 |
数港式盂兰还看卅间 |
21 |
魏德龙 |
广彩锦饰大解构-不断创新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按此浏览计划花絮) |
备注:按获资助者繁体笔划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