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我们
- 香港非遗
-
展览及活动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
展览回顾
- 2021「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21 根与魂—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
- 2021 沙头角庆春约太平清醮展览
- 2020「那些年的节庆」展览
- 2020「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
- 2019 口传心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2019 继承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 2014 香江琴缘
-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活动回顾
- 2022「师傅到!」系列节目
-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 2022「发现非遗」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 2021「发现非遗」系列
-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 2020 发现非遗
-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 2019「发现非遗」系列
-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 2018 非遗同乐日
-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 X「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讲座及观赏活动
- X 發現非遺 — 5月
- X 6月 發現非遺
- X 7月 發現非遺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0月 發現非遺
-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 X「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麒麟学堂」
- 资助计划
- 瞬间看非遗
- 研究及出版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三栋屋博物馆
简介
2016年6月,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 办事处在三栋屋博物馆设立「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作为其展示和教育中心,透过多元化的教育和推广活动,包括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传承人示范和工作坊等,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
|
三栋屋是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村,于1981年列为法定古迹,1987年重修成三栋屋博物馆后,正式开放予市民参观。
三栋屋博物馆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布局有如棋盘,左右对称,中轴线上设有前厅、中厅和祠堂,中间有四间独立房舍,并由左右两旁的横屋和后方的排屋围拢而成。
为了给观众一个既丰富又具启发性的参观体验,位于三栋屋博物馆的香港非遗中心于2020年底展开大型展览更新工作,是启用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全新展览系列「循声觅道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更多艺术和多媒体元素,以崭新、创意的方式重新演绎本地传统文化,让观众深入认识香港非遗的内涵,以及三栋屋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
参观
![]() |
香港新界荃湾古屋里二号
|
![]() |
请按此搜寻合适的交通工具及路线,以便计划行程。
|
![]() |
星期一、三至日 |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圣诞前夕及农历年除夕 | 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星期二 (公众假期除外)、农历年初一及二休馆
|
免费入场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位于三栋屋博物馆)现正进行局部修缮工程,受工程影响的房舍2、房舍4、祖堂、中厅及部分通道暂停开放至2023年6月30日(星期五)。工程期间,本中心内的其他展览会继续开放,而公众及教育活动亦会如常进行。不便之处,敬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