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我们
- 香港非遗
-
展览及活动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
展览回顾
- 2021「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21 根与魂—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
- 2021 沙头角庆春约太平清醮展览
- 2020「那些年的节庆」展览
- 2020「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
- 2019 口传心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2019 继承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 2014 香江琴缘
-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活动回顾
- 2022「师傅到!」系列节目
-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 2022「发现非遗」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 2021「发现非遗」系列
-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 2020 发现非遗
-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 2019「发现非遗」系列
-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 2018 非遗同乐日
-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 X「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讲座及观赏活动
- X 發現非遺 — 5月
- X 6月 發現非遺
- X 7月 發現非遺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0月 發現非遺
-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 X「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麒麟学堂」
- 资助计划
- 瞬间看非遗
- 研究及出版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常见问题
参观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非遗中心) /三栋屋博物馆 (博物馆)
|
问与答 |
---|---|
1 | 非遗中心/博物馆在哪里? 香港新界荃湾古屋里二号
|
2 |
非遗中心/博物馆於什么时间开放?
星期一丶三至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圣诞前夕及农历新年前夕: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休馆日:逢星期二(公众假期除外)丶农历年初一及二
|
3 |
非遗中心/博物馆收入场费吗?
免费入场
|
4 | 可乘搭什么交通工具前往非遗中心/博物馆? 您可以从港铁荃湾站B3或E出口步行约5分钟至非遗中心/博物馆。您亦可使用香港出行易搜寻适合的交通工具及路线。
|
5 |
非遗中心/博物馆有泊车设施吗?
场地不设泊车设施
|
6 |
非遗中心/博物馆有什么无障碍设施供不同需要的人士使用?
现时,非遗中心/博物馆提供以下无障碍设施∶
如需协助,请联络非遗中心/博物馆的场地职员,或致电(852) 2411 2001与当值主管联络。
|
7 |
参观人士可否在非遗中心/博物馆内拍照?
参观人士可於场内拍照,但请勿使用闪光灯/照明器具或脚架,以免对其他在场参观人士造成不便。
详情请浏览:
香港非遗中心@三栋屋博物馆—参观守则
|
关於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与答 | |
---|---|
1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详情请浏览:香港非遗—什么是非遗
|
2 | 什么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详情请浏览:香港非遗—香港非遗清单
|
3 |
什么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详情请浏览:
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
|
4 | 如何申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若公众希望向非遗办事处建议有价值的传统项目及提供相关的现存文字记录丶档案及录像资料,可於本处网站下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申报表」,填妥後透过电邮丶传真或邮寄回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信封面请注明「申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亲身递交表格到非遗中心。 电邮:icho@lcsd.gov.hk 传真:(852) 2462 6320 地址:香港荃湾古屋里二号
|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
问与答 | |
---|---|
1 |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 详情请浏览: 资助计划—简介
|
2 | 什么是「伙伴合作项目」? 详情请浏览: 资助计划—伙伴合作项目
|
3 | 什么是「社区主导项目」? 详情请浏览: 资助计划—社区主导项目
|
4 | 如何查阅获资助项目名单? 详情请浏览: 资助计划—获资助计划名单
|
5 | 如何申请? 查询电话:(852) 2267 1971 查询电邮∶ichfs@lcsd.gov.hk *2022年「社区主导项目」及「伙伴合作项目」的申请已于2023年2月15日截止。本处将会适时公布下一轮申请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