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背景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於2017年8月14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代表作名录」),涵盖共20个项目,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香港特区政府) 提供参考依据,就保护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特别是具有高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的项目,在分配资源和采取保护措施时订立缓急先後次序。

 

 

更新「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谘询委员会根据调研结果推荐4个「非遗代表作名录」建议增补项目,香港特区政府於2024年8月27日至9月23日期间发布有关建议增补项目,收集公众意见。

 

非遗谘询委员会参考了公众意见後,同意把该4个项目纳入「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数量由20个增至24个。该份更新「非遗代表作名录」最後获香港特区政府确认,并於2024年12月公布。以下是24个「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的简介:

highlight pattern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PrevNext

备注

 

* 已被列入更高门槛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10个本地项目,自动成为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 粤剧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

§ 香港天后诞及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已於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代表作名录甄选准则经非遗谘询委员会详细讨论并通过,详列如下:

  1. 项目已被列入香港非遗清单;
  2. 项目体现香港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丶文学丶艺术丶科学丶技术或工艺等价值;
  3. 项目具有世代传承丶活态存在的特点;
  4. 项目具有鲜明的族群/地区特色,或能显示香港一般生活文化的特色,且为其中的典型;及
  5. 项目在社区有重要的影响,具有维系社区关系的作用,为社区或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过往的「非遗代表作名录」

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8月)

 

 

新闻公报

康文署公布更新「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及「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4年12月)

政府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