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我们
- 香港非遗
-
展览及活动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
展览回顾
- 2021「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21 根与魂—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
- 2021 沙头角庆春约太平清醮展览
- 2020「那些年的节庆」展览
- 2020「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
- 2019 口传心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2019 继承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 2014 香江琴缘
-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活动回顾
- 2022「师傅到!」系列节目
-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 2022「发现非遗」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 2021「发现非遗」系列
-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 2020 发现非遗
-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 2019「发现非遗」系列
-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 2018 非遗同乐日
-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观赏活动
-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 X「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讲座及观赏活动
- X 發現非遺 — 5月
- X 6月 發現非遺
- X 7月 發現非遺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0月 發現非遺
-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 X「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麒麟学堂」
- 资助计划
- 瞬间看非遗
- 研究及出版
- 展览
- 公众活动
- 教育活动
- 导赏服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展览日期:2008年12月21日至2009年2月16日
地点 :香港文化博物馆专题展览馆(一)及(二)
国家文化部港澳台文化事务司及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族博物馆及香港文化博物馆联合筹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通过大量的图片(326幅)、实物(102件/套)和艺人现场表演,使观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本次展览内容丰富,展品涉及到中国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民谣谚语、歌舞杂技、戏曲曲艺、民间美术、民俗礼仪、工艺制作、传统医药等等。其中的水书体现了水族人民独特的文字符号体系;藏族外科手术器械证明了历史悠久的藏医学外科手术技术的高超与精湛;维吾尔族木卡姆演奏乐器让人们领略到民族音乐的美妙;黎族龙被堪称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中技术最高超的作品,且在其人生礼仪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宛如云霞的云锦代表了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的恒久魅力;北京料器、「面人汤」面塑、秸杆扎刻的故宫角楼、精工镶嵌的屏风等,以其非凡的技艺、灵动的造型展示了创造者的智慧与巧思;粤剧服饰、京剧场景传递了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美仑美奂。
为使观众有直观的感受,本次展览还充分利用数据库、GIS和FLASH等先进技术,通过点击,观众可以聆听「中国声音」、感受「中国时间」、浏览「风俗地图」、尝试「剪纸游戏」。
本次展览还在开幕期间(2008年12月21日至26日)邀请「面人汤」面塑传承人汤夙国、北京金漆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万紫、冀派内画传承人王海丽、北京料器传承人刘星、南京云锦研究所展示人员、武强年画传承人刘国胜、棕编传承人王文定进行现场技艺展示,春节期间(2009年1月30日至2月2日)更邀请艺人演出唐山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