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 香港非遺
-
展覽及活動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導賞服務
-
展覽回顧
- 2024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4「埗」捉‧非遺:非遺文化學堂 — 同「埗」看非遺
- 2024 實踐非遺 — 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4南國書香節:騰飛創意—香港館
- 2024《非遺點亮生活》非遺交流展
- 2024 桂港文化交流活動系列 – 旅遊文化展覽
- 2024「非遺知味」巡迴展覽
- 2024香港傳統紮作技藝課程系列2 — 花炮紮作展覽
- 2024 龍躍花燈.喜迎新歲
- 2024「非遺知味」巡迴展覽
- 2024 今昔—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3 港才港藝
- 香港周2023@曼谷
- 2023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3「紙紮工藝在香港:歷史、傳承與創新」展覽
- 2023 根與魂 - 茶和天下.雅集︰浙江茶文化生活主題展演
- 2023 賞悅非遺 – 香港非遺線下展播
- 2023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2「民間手藝•紮作傳承」學員作品展
- 2021「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1 根與魂—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展演活動
- 2021 沙頭角慶春約太平清醮展覽
- 2020「那些年的節慶」展覽
- 2020「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
- 2019 口傳心授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2019 繼承 —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根與魂 — 青未了 ‧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系列活動 『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
- 2018 妙繪 · 香港非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根與魂—憶江南 ‧ 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覽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龍紮作技藝」展覽
- 2015 根與魂—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及講座
- 2014 非常香港—傳統風俗文化展覽
- 2014 香江琴緣
- 2013 根與魂—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2《西蜀天工》 -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覽)
- 2011 根與魂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1 申報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項目
- 2010 元朗馬田村金龍
- 2009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活動回顧
- 2024 非遺大本營
- 2024《文又得武又得》武.影.「非」凡
- 2024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特備節目
- 2024 非遺六月
- 2024「手藝.守藝」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24 人為.非遺 - 教育節目
- 2024 客家話初級班
- 2024「移動.非遺」學校教育活動
- 2024「移動.非遺」公眾活動
- 2024 發現非遺
- 2024 香港天后誕研討會
- 2024 師傅到
- 2023「非遺在社區」全國工作經驗交流活動
- 2023「這一站.非遺」同樂日
- 2023年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
- 2023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大會
- 2023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頒牌儀式
- 2023 #ddHK設計#香港地
- 2023「遺想天開港澳行」暨南大學香港考察團
- 2023 非遺生活節
- 2023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23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特備節目
- 2023 師傅到
- 2023 發現非遺
- 2022 師傅到
- 2022「樂在非遺」同樂日
- 2022 南音游記 — 行到邊 ꞏ 唱到邊
- 2022 香港長衫技藝非遺研討會
- 2022「發現非遺」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館節 —「再覓非遺」尋樂日
- 2021「發現非遺」系列
- 2021「非遺進校園」節目系列
- 2020 發現非遺
- 2020「非遺傳承 ─ 族群移居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系列
- 2019「發現非遺」系列
- 2019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2019「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9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 「童」心看非遺
- 2018「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18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童」賞非遺新角度
- 2018「發現非遺」同樂日
- 2018「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考察活動
- 2018 第二屆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覽:花花世界賞非遺
- 2018「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配套活動
- 2018 非遺同樂日
- 2017 細說新唱.南音
- 2017「非遺深度賞」同樂日暨《一脈相承:傳承.傳情》短片啟播
- 2017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製作秘技—示範 x 嚐味 x 體驗
- 2017「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考察活動
- 2017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7 「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之「十項」全能基本功
- 2017「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7 非遺傳承迎新歲
- 2016「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
- 2016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6 區區有「盂蘭」講座系列
- 2016「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
- 2016「非遺樂在三棟屋」同樂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6「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龍紮作示範講座
- 賀國慶七十五周年 嗇色園非遺薈萃綵燈節
- 資助計劃
- 下載/資源中心
- 瞬間看非遺
- 研究及出版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研究及出版
「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20年
「口傳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展覽配套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主辦
竹到棚來 ─ 戲棚搭建技藝講座
戲棚是籌辦神誕、太平清醮或盂蘭勝會時,用作上演「神功戲」的場所。搭棚師傅會根據不同的場地需求、觀眾人數,使用竹、杉、鋅鐵片等材料,靈活地搭建出不同規模的戲棚,體現了傳統中國建築的智慧。是次講座中,嚴師傅將講解戲棚的類型、搭建步驟和技巧等,讓參加者瞭解戲棚的搭建技巧及其文化價值。
日期 |
2020年1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 |
地點 |
三棟屋博物館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 |
講者 |
嚴順利師傅(資深戲棚搭建師傅) |
技藝傳芳 ─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分享及示範
香港中式長衫是本地華人社會在隆重及喜慶場合中的熱門服裝,而在新界地區舉行的傳統宗族祭祀儀式和婚娶慶典中,男裝長衫更被用作突顯族內輩份身分的差別。香港中式長衫製作講求經驗和技術,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是次活動中,封師傅將分享多年製作長衫的經驗和心得,參加者可藉此深入了解長衫的製作步驟和技巧。
日期 |
2020年1月19日(星期日) |
時間 |
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 |
地點 |
三棟屋博物館展覽廳(荃灣古屋里2號) |
講者 |
封有才師傅(資深長衫師傅) |
偶遇 ─ 木偶戲欣賞會
木偶戲自民國初年於香港漸漸流行,常見於節慶、廟會、廟宇開光或神功戲等場合。木偶戲表演講求經驗及應變能力,亦講求團隊默契,好使木偶活靈活現。是次節目將由黃師傅介紹木偶戲,並會即場示範提線木偶,讓參加者認識這項表演藝術的獨特之處。
日期 |
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3時至4時 |
地點 |
三棟屋博物館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 |
講者 |
黃暉師傅(資深木偶戲師傅) |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講座及示範
香港的道教信仰和儀式可分為「正一」及「全真」兩個傳統,而全真科儀音樂有「朗誦式」、「吟誦式」、「吟唱式」、「詠唱式」四種經韻形態。是次講座梁德華道長將講解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源流和特色等,參加者更能透過經師現場示範,增加對道教儀式和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了解。
日期 |
2020年11月7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
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
講者 |
梁德華道長(蓬瀛仙館理事長) |
「回歸聽覺,體味唱情:如何欣賞廣東南音」講座
香港公共圖書館 合辦
南音是清中葉以來流行於粵語地區的一種說唱形式,其唱詞句式結構相對固定,而稍作變通,也可用在其他廣東曲藝形式。欣賞南音,應著「耳」於聲腔的運用和伴奏的配搭,才能品嘗箇中真味。是次演講嘗試引導聽眾欣賞各類唱者的演繹,擺脫視覺約束,回歸聽覺,辨識古今,慢活歎情。
日期 |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
時間 |
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 |
地點 |
荃灣公共圖書館 (荃灣西樓角路38號) |
導師 |
程美寶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 |
「從舊照片看非遺」講座(網上直播)
香港公共圖書館 合辦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但蘊含有許多不同的非遺項目,如方言、表演藝術、傳統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食品製作及手工藝等,皆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各具特色。是次講座將透過香港舊照片看非遺項目,提高參加者對非遺項目和香港歷史的認知及瞭解。
照片由鄭寶鴻先生提供
日期 |
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 |
時間 |
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 |
講者 |
鄭寶鴻先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顧問) |
節目重温 |
傳統中醫藥文化與涼茶草藥講座(網上直播)
涼茶是流行於嶺南地區的一種功能性飲品,取材自不同效用的中草藥,當中包含中醫藥「治未病」理念。是次講座將會從中醫藥養生文化角度,講解涼茶與中草藥的種類和功效。
日期 |
2020年12月13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30分 |
講者 |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導師 |
節目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