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 香港非遺
-
展覽及活動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導賞服務
-
展覽回顧
- 2024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4「埗」捉‧非遺:非遺文化學堂 — 同「埗」看非遺
- 2024 實踐非遺 — 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4南國書香節:騰飛創意—香港館
- 2024《非遺點亮生活》非遺交流展
- 2024 桂港文化交流活動系列 – 旅遊文化展覽
- 2024「非遺知味」巡迴展覽
- 2024香港傳統紮作技藝課程系列2 — 花炮紮作展覽
- 2024 龍躍花燈.喜迎新歲
- 2024「非遺知味」巡迴展覽
- 2024 今昔—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3 港才港藝
- 香港周2023@曼谷
- 2023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3「紙紮工藝在香港:歷史、傳承與創新」展覽
- 2023 根與魂 - 茶和天下.雅集︰浙江茶文化生活主題展演
- 2023 賞悅非遺 – 香港非遺線下展播
- 2023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2「民間手藝•紮作傳承」學員作品展
- 2021「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1 根與魂—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展演活動
- 2021 沙頭角慶春約太平清醮展覽
- 2020「那些年的節慶」展覽
- 2020「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
- 2019 口傳心授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2019 繼承 —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根與魂 — 青未了 ‧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系列活動 『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
- 2018 妙繪 · 香港非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根與魂—憶江南 ‧ 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覽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龍紮作技藝」展覽
- 2015 根與魂—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及講座
- 2014 非常香港—傳統風俗文化展覽
- 2014 香江琴緣
- 2013 根與魂—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2《西蜀天工》 -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覽)
- 2011 根與魂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1 申報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項目
- 2010 元朗馬田村金龍
- 2009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活動回顧
- 2024 非遺大本營
- 2024《文又得武又得》武.影.「非」凡
- 2024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特備節目
- 2024 非遺六月
- 2024「手藝.守藝」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24 人為.非遺 - 教育節目
- 2024 客家話初級班
- 2024「移動.非遺」學校教育活動
- 2024「移動.非遺」公眾活動
- 2024 發現非遺
- 2024 香港天后誕研討會
- 2024 師傅到
- 2023「非遺在社區」全國工作經驗交流活動
- 2023「這一站.非遺」同樂日
- 2023年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
- 2023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大會
- 2023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頒牌儀式
- 2023 #ddHK設計#香港地
- 2023「遺想天開港澳行」暨南大學香港考察團
- 2023 非遺生活節
- 2023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23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特備節目
- 2023 師傅到
- 2023 發現非遺
- 2022 師傅到
- 2022「樂在非遺」同樂日
- 2022 南音游記 — 行到邊 ꞏ 唱到邊
- 2022 香港長衫技藝非遺研討會
- 2022「發現非遺」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館節 —「再覓非遺」尋樂日
- 2021「發現非遺」系列
- 2021「非遺進校園」節目系列
- 2020 發現非遺
- 2020「非遺傳承 ─ 族群移居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系列
- 2019「發現非遺」系列
- 2019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2019「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9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 「童」心看非遺
- 2018「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18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童」賞非遺新角度
- 2018「發現非遺」同樂日
- 2018「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考察活動
- 2018 第二屆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覽:花花世界賞非遺
- 2018「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配套活動
- 2018 非遺同樂日
- 2017 細說新唱.南音
- 2017「非遺深度賞」同樂日暨《一脈相承:傳承.傳情》短片啟播
- 2017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製作秘技—示範 x 嚐味 x 體驗
- 2017「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考察活動
- 2017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7 「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之「十項」全能基本功
- 2017「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7 非遺傳承迎新歲
- 2016「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
- 2016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6 區區有「盂蘭」講座系列
- 2016「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
- 2016「非遺樂在三棟屋」同樂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6「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龍紮作示範講座
- 賀國慶七十五周年 嗇色園非遺薈萃綵燈節
- 資助計劃
- 下載/資源中心
- 瞬間看非遺
- 研究及出版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研究及出版
「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23
節慶、民俗、藝術 —— 「揮春」瑣談與示範(網上直播)
「揮春」乃粵地對「春貼」、「春條」之特有稱呼。張貼「揮春」,除了迎接新春,也有趨吉避凶之意;而「揮春」之形式、內容、書體,也與中國語文、書法藝術相關。本次講座將介紹「揮春」的民俗性質與起源;並從語文和書法角度略說「揮春」的特點。講者亦會示範不同形制、內容、書體的「揮春」,讓公眾對「揮春」有一全面而概括之認識。
日期 |
2023年1月8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3時至4時30分 |
講者 |
嚴至誠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 |
節目重溫 |
手寫「揮春」工作坊
以書法手寫之傳統「揮春」,內容豐富多變,具有藝術價值,在印刷品充斥的現代,仍然深受歡迎。工作坊會簡單介紹傳統「揮春」之起源、形制、內容,並設有即席示範與實習時間,讓參加者能在認識傳統之餘,可以為自己與至親好友書寫貼心而得體的「揮春」,更深刻體驗貼揮春這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項目。
日期 |
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
時間 |
第一節: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嚴至誠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 |
「揮春迎新歲」活動
貼揮春是香港的農曆新年習俗,同時是香港非遺項目之一。於紅紙上以墨水或金漆寫上新一年的願望,並張貼在家中或店鋪內圖個好意頭。至今香港不少舊區仍有街頭攤檔為市民書寫新年揮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將為遊客即場書寫揮春,贈予新春祝福,以推廣這個寶貴的香港非遺項目。
日期 |
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 |
時間 |
第一節:下午2時至下午3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梁文彥先生(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 |
「傳統曆法:編撰《通勝》與擇日」講座(現場和網上同步進行)
香港歷史博物館 協辦
傳統曆法是古人通過觀測天象以編定年、月、日的計算方法,人們將之編成《曆書》有助古代農業生產活動。時至今日,在廣東地區慣稱為《通勝》的曆書,其內容亦隨著現代人的需求而變得包羅萬有,成為現今社會行事擇日的重要參考。是次講座將由著名《通勝》編撰者蔡興華女士,與大家淺談出版《通勝》的工作,以及闡述《通勝》的內容及擇日文化,讓公眾能夠活用《通勝》。
日期 |
2023年3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
講者 |
蔡興華女士(曆學堪輿學家) |
節目重溫 |
印章雕刻工作坊
印章雕刻技藝,是一門結合書法、刀工、構圖設計等技法的中國傳統工藝。由於篆書是印章上常用的書體,故印章雕刻技藝又稱「篆刻」。一枚印章兼備實用與藝術價值,除用於個人署名外,亦可體現文人雅士的志趣。工作坊將簡介香港印章行業歷史,並由印章雕刻師傅即場示範。參加者可親手設計與雕刻個人化的石印章,以加深他們對此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認識。
日期 |
2023年3月25日(星期六) |
時間 |
第一節:上午11時至下午1時30分 第二節:下午3時至5時30分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吳錦泉師傅(印章雕刻師傅) |
清明仔製作工作坊
客家人因應不同時節和場合製作各式茶粿,其中一種名為「清明仔」的傳統客家食品,便是使用在清明節前後採收的雞屎藤葉製作,故又稱「雞屎藤粿」。除了具食療功效,客家人會用「清明仔」在清明時節供奉祖先。工作坊將透過製作此傳統食品,讓參加者了解傳統鄉村文化的生活智慧。
日期 |
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 |
時間 |
第一節:下午2時至3時30分 第二節:下午4時至5時30分 |
地點 |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新界荃灣老圍村二陂圳地段453號) |
講者 |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導師 |
親親小花牌工作坊
花牌是常見於傳統節慶、新店開張及就職典禮等場合的大型裝飾,既能增添節慶氛圍,亦代表致送者的敬意。親子工作坊將簡介花牌的歷史、用途和特徵。參加者將透過拼貼花牌部件和設計祝福語句,認識花牌的特色和結構。
日期 |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
時間 |
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蔡榮基師傅(資深花牌紮作師傅) |
迷你花牌製作工作坊
花牌紮作技藝是香港非遺項目之一,盛行於1950至1980年代。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花牌在用料和製作等方面也有不少變化。工作坊將介紹花牌的歷史、演變、用料和工藝,參加者將透過製作迷你花牌,認識花牌的構件及體驗花牌紮作技藝。
日期 |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1時至3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蔡榮基師傅(資深花牌紮作師傅) 周啟豪師傅(花牌紮作師傅) |
花牌紮作技藝工作坊
花牌紮作工序繁多,一般以竹和鐵線紮成支架,並將龍形和鳳形的紋飾、紅布、銻花、文字裝飾等部件逐一組裝而成。花牌的設計亦會因應客人的要求而作調整。工作坊將介紹花牌的歷史、工藝及用料等。參加者將合力紮製花牌,體驗此項香港非遺技藝。
日期 |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蔡榮基師傅(資深花牌紮作師傅) 周啟豪師傅(花牌紮作師傅) |
印章雕刻工作坊 ⸻ 肖形印
一枚印章可以純文字、純圖像或圖文並茂入印,兼具實用與美學價值。單以圖案入印的稱為「肖形印」。工作坊將由資深印章雕刻師傅講解及示範肖形印的圖像轉化與雕刻技法,並指導參加者雕刻一枚石印章,以提升他們對印章雕刻技藝的興趣及審美觀。
日期 |
2023年6月10日(星期六) |
時間 |
第一節:上午11時至下午1時30分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吳錦泉師傅(印章雕刻師傅) |
小龍頭紮作工作坊
「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這個傳統節慶活動已有過百年歷史,並於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逢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區內有火龍巡遊,以祈求合境平安。活動不但能凝聚村民、連繫社區,近年更吸引區外民眾參與。工作坊將透過紮作小型龍頭,讓參加者了解薄扶林舞火龍這個傳統習俗的歷史、儀式及傳統紮作工藝。
日期 |
2023年8月27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2時至5時 |
地點 |
薄扶林村街坊福利會(香港南區薄扶林薄扶林村15號A) |
講者 |
蕭昆崙先生(薄扶林村火龍會總監) |
薄扶林火龍紮作體驗工作坊
每年中秋節前,薄扶林村村民均合力紮作大小火龍,於農曆八月十四及十五日在區內巡遊,並進行祭祀儀式。參加者將會在火龍支架捆紮禾草起來,合力紮作火龍,親身體驗火龍紮作技藝,藉此加深對薄扶林舞火龍這個本地非遺項目的了解。
日期 |
2023年9月10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2時至5時 |
地點 |
薄扶林村街坊福利會(香港南區薄扶林薄扶林村15號A) |
講者 |
蕭昆崙先生(薄扶林村火龍會總監) |
粵劇頭飾製作工作坊
華麗奪目的粵劇服飾及穿戴令演員的角色塑造更上一層樓,其中的粵劇頭飾精緻多變、閃爍耀目,展現本地傳統手工藝靈活變通的特質。是次工作坊將簡介粵劇頭飾的種類和應用場合,參加者更可親手製作頭飾,感受傳統工藝的奧妙。參加者更可順道參觀香港中央圖書館現正舉行的「廣府大戲—香港粵劇發展」展覽 ,從不同角度瞭解粵劇和這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日期 |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二號活動室(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 |
導師 |
周燕雲師傅(資深粵劇頭飾製作人) |
行山學中藥
走出石屎森林,香港的郊野山嶺布滿不少具中醫藥療效的植物,可謂天然的草藥園。傳統中醫藥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承載著不少民間智慧和生活文化。是項遠足活動中,賽馬會老圍中藥園資深導師帶領參加者,分別在荃灣川龍和太平山頂探尋及辨識山間時令的中草藥植物,並了解它們的藥用療效。
路線 |
(一)荃灣川龍 |
(二)太平山頂 |
川龍村 → 老圍圓玄學院 (約3.2公里) |
盧吉道 → 夏力道 → 盧吉道 (約3.7公里) |
|
日期 |
2023年12月9日(星期六) |
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 |
活動時間 |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約四小時) |
|
領隊 |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