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 香港非遺
-
展覽及活動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導賞服務
-
展覽回顧
- 2021「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1 根與魂—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展演活動
- 2021 沙頭角慶春約太平清醮展覽
- 2020「那些年的節慶」展覽
- 2020「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
- 2019 口傳心授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2019 繼承 —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根與魂 — 青未了 ‧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系列活動 『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
- 2018 妙繪 · 香港非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根與魂—憶江南 ‧ 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覽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龍紮作技藝」展覽
- 2015 根與魂—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及講座
- 2014 非常香港—傳統風俗文化展覽
- 2014 香江琴緣
- 2013 根與魂—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2《西蜀天工》 -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覽)
- 2011 根與魂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1 申報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項目
- 2010 元朗馬田村金龍
- 2009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活動回顧
- 2022「師傅到!」系列節目
- 2022 南音游記 — 行到邊 ꞏ 唱到邊
- 2022 香港長衫技藝非遺研討會
- 2022「發現非遺」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館節 —「再覓非遺」尋樂日
- 2021「發現非遺」系列
- 2021「非遺進校園」節目系列
- 2020 發現非遺
- 2020「非遺傳承 ─ 族群移居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系列
- 2019「發現非遺」系列
- 2019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2019「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9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 「童」心看非遺
- 2018「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18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童」賞非遺新角度
- 2018「發現非遺」同樂日
- 2018「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觀賞活動
- 2018 第二屆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覽:花花世界賞非遺
- 2018「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配套活動
- 2018 非遺同樂日
- 2017 細說新唱.南音
- 2017「非遺深度賞」同樂日暨《一脈相承:傳承.傳情》短片啟播
- 2017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製作秘技—示範 x 嚐味 x 體驗
- 2017「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觀賞活動
- 2017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7 「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之「十項」全能基本功
- 2017「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7 非遺傳承迎新歲
- 2016「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
- 2016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6 區區有「盂蘭」講座系列
- 2016「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
- 2016「非遺樂在三棟屋」同樂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6「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龍紮作示範講座
- X「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講座及觀賞活動
- X 發現非遺 — 5月
- X 6月 發現非遺
- X 7月 發現非遺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0月 發現非遺
-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 X「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之「麒麟學堂」
- 資助計劃
- 瞬間看非遺
- 研究及出版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導賞服務

2019年獲資助項目
2019年「伙伴合作項目」獲資助計劃
獲資助者 |
計劃名稱 |
|
---|---|---|
1 |
孔德維博士 |
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調查及研究 (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 |
2 |
呂永昇博士 |
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調查及研究 |
3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有限公司 |
非遺專車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4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研究項目: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大澳端午龍舟遊涌、中秋節—大坑舞火龍、香港天后誕、正一道教儀式傳統)
|
5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
6 | 香港都會大學 |
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調查及研究
(研究項目:共9項)
|
7 |
香港樹仁大學 |
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調查及研究 |
8 |
游子安教授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
9 |
黃競聰博士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
10 |
黃競聰博士 |
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調查及研究 |
11 |
鄧家宙博士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2 |
嶺南大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
2019年「社區主導項目」獲資助計劃
獲資助者 |
計劃名稱 |
|
---|---|---|
1 |
九龍城天后會有限公司 |
港人港節 ─ 九龍城天后誕 |
2 |
九龍城潮僑盂蘭會有限公司 |
盂蘭勝會@九龍城 |
3 |
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藝會 |
非遺武術(大聖劈掛門)線上傳承計劃 (計劃已完成) |
4 |
大坑坊眾福利會 |
大坑舞火龍的歷史與社會脈絡 ─ 口述歷史資料記錄與出版計劃 |
5 |
天使桃園樂藝會 |
說唱教傳「地水南音」(計劃已完成) |
6 |
文化葫蘆有限公司 |
港非遺‧港傳承 ─ 18區非遺教育及推廣計劃(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7 |
東華三院 |
油麻地天后誕(計劃已完成) |
8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有限公司 |
非遺尋源‧香港祭祖文化推廣計劃(計劃已完成) |
9 |
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有限公司 |
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計劃已完成) |
10 |
致遠基金會有限公司 |
紙的藝術:紮作藝術的前世今生 (資助至2021年6月11日) |
11 |
香港中文大學 |
廣東南音藝粹傳承 |
12 |
香港明愛 |
樂山樂水樂土樂根源(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3 |
香港科技大學 |
非遺種子計劃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14 |
香港紮作業聯會 |
香港傳統紮作課程系列(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5 |
香港郭汾陽崇德總會有限公司 |
香港汾陽郭氏(九龍城)祭祖(七十週年慶典)(計劃已完成) |
16 |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
盂蘭文化節 |
17 |
香港樹仁大學 |
|
18 |
陳家聲 |
傳統手工藝 ─ 花牌紮作技藝推廣計劃(資助至2021年6月30日) |
19 |
賴憶南 |
香港功夫系列 ─ 東江周家螳螂拳 |
20 |
薄扶林村火龍會 |
薄扶林中秋舞火龍(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21 |
蘇文英 |
水上人嫁 ─ 香港鶴佬漁民傳統婚嫁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備註:按獲資助者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