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19年

「口傳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展覽配套活動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主辦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策劃

 

 

客家麒麟上色工作坊

(博物館節特備活動系列)

 

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每逢大型傳統節慶、婚嫁及祝壽等喜慶場合,客家人都會舞麒麟,以消災祈福。麒麟輪廓突出,不同的畫花和顏色配搭表現出麒麟不同的神韻。是次工作坊,導師將講解傳統客家麒麟的獨特造型、用色及文化含意,並指導參加者為麒麟立體模型上色,共同體驗傳統客家麒麟文化。

 

 

日期

2019年6月2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劉敏財先生(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書記)

 

客家麒麟紙模型製作工作坊

(博物館節特備活動系列)

 

麒麟是客家傳統瑞獸,能趨吉擋煞。隨著客家族群紮根於香港,客家舞麒麟與本地傳統音樂和武術結合,發展出極具本地特色的造型、步法和套式,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傳承歷史。

 

麒麟是傳說中的瑞獸,集龍頭、鹿身等特徵於一身,頭頂獨角,身披五彩麟片,造型獨特。是次工作坊,香港插畫師梁家俊先生將會指導參加者製作客家麒麟紙模型,了解傳統客家文化。

 

 

日期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介紹室(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梁家俊先生

 

粵劇頭飾製作工作坊

無論是貴族千金,抑或是貧苦婦人,戲曲旦角都講究「有頭有面」。「頭面」是戲曲行話,泛指旦角的髮式和頭部裝飾物,對塑造人物形象極為重要。粵劇頭飾精緻多變、閃爍耀目,由銀線、彩珠等基本物料巧製而成,不但為演員亮麗的舞台形象錦上添花,同時蘊含香港傳統手工藝的民間智慧。是次工作坊邀請資深粵劇頭飾製作人周燕雲師傅指導參加者親身製作頭飾,感受傳統工藝的奧妙和樂趣。

 

 

日期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至4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周燕雲師傅

 

潮人盂蘭文化遊

每年農曆七月,香港不少社區都舉辦盂蘭勝會,透過不同的祭祀儀式,施孤普度,彰顯中國傳統孝道及布施精神。潮籍人士積極傳承潮汕的民風民俗,潮人盂蘭勝會更於2011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次場地考察,胡炎松先生將帶領大家到黃大仙東頭村盂蘭勝會,實地考察潮人盂蘭勝會場地佈局、棚架坐向、祭品擺設的規矩秩序;戲棚、經師棚、神棚、米棚格局有致,並與祭祀儀式交替互動,背後涵蓋著社群對冥陽兩界弱勢社群的慈悲和關愛。

 

 

日期

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

地點

九龍城賈炳達道公園(九龍城賈炳達道53號)

導賞

胡炎松先生(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盂蘭勝會保育工作委員會副主席)

 

粵劇戲服衣箱體驗工作坊

常言道:「寧穿破,莫穿錯」。粵劇戲服華麗璀璨,多式多樣,穿戴亦十分講究。演員按照劇情需要,靈活配搭頭飾、盔帽及鞋靴,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是次工作坊,參加者將了解戲服穿戴的基本知識及粵劇服裝部門的工作情況;並在導師的協助下,有機會試穿粵劇戲服,親嘗粵劇穿戴的獨特體驗。

 

 

日期

2019年8月2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楊奕衡女士(資深粵劇服裝人員)

 

中秋節 — 大坑舞火龍講座

大坑舞火龍活動已傳承逾百年,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亦是20項香港非遺代表作之一。每年中秋節,大坑村民都會舞動火龍繞村遊行,以祈求大坑合境平安。講座將由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先生主講,向公眾介紹大坑火龍紮作、開光、舞火龍、送龍等儀式習俗。

 

 

日期

2019年9月21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至4時

地點

大坑坊眾福利會(香港銅鑼灣道121號)

講者

陳德輝先生(大坑坊眾福利會大坑舞火龍總指揮)

 

宗族秋祭導賞

新界宗族非常重視祭祖活動,每年春分及秋分(或在農曆四月及九月),族人會聚首一堂,到祠堂或祖先墓地拜祭,表達孝意。本活動將由厦村鄧氏族人鄧季良先生帶領參加者,參觀村中歷史悠久的鄧氏宗祠,讓大家了解秋祭的習俗和歷史文化,以及鄧氏宗祠的故事。

 

 

日期

2019年9月22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

地點

元朗厦村

導賞

鄧季良先生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講座

道教科儀音樂是宗教儀式中採用的音樂,可分為「正一」及「全真」兩個傳統。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傳入香港多年,受到其他音樂的影響,逐漸發展出香港的地方特色。是次講座中,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將分享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傳承與保育的經驗,並透過珍貴的科儀演示,與參加者分享這項獨特的道教音樂文化。

 

 

日期

2019年10月5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4時

地點

三棟屋博物館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

導師

梁德華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黃大仙信俗導賞

黃大仙師「有求必應」的形象在香港深入民心,不少市民在家中供奉黃大仙,或到黃大仙祠參拜,以保家宅平安。黃大仙祠由本地慈善宗教團體「嗇色園」管理,終年香火鼎盛 ,除了舉辦廟會及燈會等慶典活動外,更成為現時香港唯一合法之道教婚禮場所。是次導賞活動中,「嗇色園」導賞員將向參加者講解黃大仙祠的歷史和建築特色,讓大眾深入了解黃大仙祠普濟勸善的信俗文化。

 

 

日期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

地點

嗇色園黃大仙祠(九龍黃大仙竹園村2號)

導賞

嗇色園導賞員

 

雷生春堂 ─ 涼茶導賞團

涼茶是中國傳統的藥用保健飲品,具祛濕降火、防治感冒的療效。它因應中國南方氣候和水土特徵,根據中醫學理論以中草藥配製而成。建於1931年的「雷生春」前身是跌打藥店,經活化後成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為市民提供中醫診斷服務。是次活動中,導賞員將帶領參加者遊走這幢一級歷史建築,細說「雷生春堂」的歷史、涼茶知識及其製作技術的傳承情況。

 

 

日期

2019年11月9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

地點

雷生春堂(九龍旺角荔枝角道119號)

導賞

雷生春堂負責人

 

承功之道 ─ 粵劇基本功與身段示範講座

粵劇藝術源於生活,演員透過精湛的藝術技巧,帶引觀眾進入故事世界,與劇中人悲喜互通。舞台上看似最自然的動作,其實都包含不少既定的演出程式,演員必須經過反覆苦練,舞台上才可以舉重若輕。是次講座中,青年粵劇演員洪海及謝曉瑜將會透過現場示範,展示如何運用虛擬及美化的形體動作,依照粵劇傳統架式,表達劇中人的內心世界。

 

 

日期

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

地點

三棟屋博物館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

導師

洪海(青年粵劇文武生)、謝曉瑜(青年粵劇花旦)

 

道教文化知多少:正一道教儀式傳統講座

香港的正一道教儀式傳統源自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是道教傳統中具代表性的道派。廣東人多稱正一派道士為「喃嘸先生」,並主持道教儀式包括,喜慶紅事、喪葬殯儀及齋醮法事等。正一道教科儀體系嚴謹,其音律、節拍、唱贊都有其傳統規範。受到廣東俗樂文化的影響,唱贊中會加插具有廣東地方特色的「南音」,別具特色。是次講座中,黎志添教授將講解香港正一道教的歷史淵源和儀式傳統,從正一道教獨特的齋醮傳統、禮節程序及傳承軌跡,探討香港華人社會中道教習俗的文化傳承。

 

 

日期

2019年12月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

地點

三棟屋博物館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

講者

黎志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化靚妝 ─ 粵劇化妝示範講座

粵劇舞臺上的戲曲妝容千變萬化,演員透過吊眉等化妝技巧,令妝容神氣活現;旦角演員調整「片子」(即假髮片)可修飾面型的長短胖瘦。粵劇化妝帶有一定的誇張性及象徵性,演員按戲劇人物的年齡、性格及外型特徵等元素,利用不同的色彩配搭及圖案線條勾勒臉部,達到取形、傳神、美化等效果。是次講座中,年青粵劇專業男旦演員 — 王侯偉先生,將介紹粵劇生旦的化妝過程,與參加者分享粵劇演員換妝小知識和裝身美學。

 

 

日期

2019年12月1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

三棟屋博物館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

講者

王侯偉先生(松月花館粵藝文化堂)

 

斲琴樂 ─ 古琴藝術(斲琴技藝)講座

古琴傳統源遠流長,於中國藝術中具特殊文化地位。傳統琴人雅好斲琴,即把木斲削成琴器,當中包含木藝、漆藝、弦律、書法、銘刻等學問。香港資深琴人蔡昌壽師傅自1993年起舉辦斲琴研究班,延續琴人自製琴器、斲琴自彈的傳統。由原木塑成良琴,所有工序都由琴人一手包辦,成為蔡昌壽琴藝的一大特色。是次講座將由蔡昌壽斲琴學會會員與參加者分享斲琴的工具、步驟等,透過深入淺出的解說,讓參加者親身體驗撫琴研譜以外的斲琴之樂。

 

 

日期

2019年12月21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

地點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7樓L719活動室(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

講者

蔡昌壽斲琴學會會員

 

十年喜約:慶春約太平清醮講座

以往不少新界村落結盟為「約」,以團結力量,互相照顧。位處新界東北的「慶春約」由七條客家村落組成,村民定期建醮酬神,每十年於荔枝窩舉辦太平清醮,以保平安。「慶春約太平清醮」是沙頭角區最盛大的節日慶典,期間會進行法事,超幽還神,又舞麒麟、演大戲,散居各地的村民趁此盛典聚首一堂,延續鄉情。適逢「慶春約」太平清醮將於2019年12月隆重舉行,鄒興華先生將講解其歷史淵源及打醮情況,讓大家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認識鄉村打醮背後的民俗意義。

 

 

日期

2019年12月28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

三棟屋博物館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

講者

鄒興華先生(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