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

背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一向重視保護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並且致力提高公眾對非遺的認識,讓市民明白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推展非遺的保護工作,特區政府於2018年年底撥款三億元以推行「非遺資助計劃」,推動社區參與和加強對香港非遺項目各方面的保護工作。資助計劃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非遺辦事處負責推行及管理,並經諮詢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非遺諮委會)的意見後,制訂資助範疇及內容。

 

 

宗旨及目的

資助計劃旨在支持香港市民和團體進行與非遺有關的計劃,以期達到以下目的:

  1. 加強保護、研究、教育、推廣、傳承本地非遺項目;
  2. 支持本地非遺傳承人及傳承團體的傳承工作;
  3. 推動社區參與保護非遺的工作;及
  4. 提升公眾對非遺的認識、瞭解及重視。

 

評審準則

  1. 計劃符合「非遺資助計劃」的目的,以及具文化價值,並能有效展現有關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
  2. 計劃的概念/構思具獨特性,活動執行形式適切可行;
  3. 申請者具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有良好的往績;推行和參與計劃的人員包括有關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團體的成員,或本身具備相關的文化藝術水平或行政能力、資歷、經驗或名聲;
  4. 計劃具社會效益,包括在學界/校園或不同社區/社群推廣、保護和傳承非遺。

以上四項評審準則的比重均等。

 

 

評審機制

非遺諮詢委員會轄下非遺資助計劃委員會根據上述準則、指引及程序,評審資助申請。康文署收到非遺資助計劃委員會提出的資助建議後,會按既定程序作最終批款決定。如申請獲得資助,康文署會參考小組的建議,決定資助金額及資助條件。就非遺資助計劃的評審程序和安排,康文署保留最終的決定權。

 

 

鳴謝

獲資助者須於計劃的宣傳資料和出版物上,展示康文署及非遺資助計劃的標誌以作鳴謝。

 

 

新聞公報

2023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接受申請

 

昔日新聞

 

 

年報

2021年報

2019 — 2020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