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 香港非遺
-
展覽及活動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導賞服務
-
展覽回顧
- 2025根與魂 — 物華天寶 非常客家︰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 2025「同心迎國慶 — 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匯瑞」展覽
- 2025 "人文灣區.璀璨非遺" 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展覽
- 2025「同心熊貓海濱遊 非遺文化齊體驗」展覽
- 2025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4「傳承」活動系列:非遺知多啲
- 2024 香港傳統紮作技藝課程系列2——本地圍頭麒麟紮作展覽
- 2024 賀國慶七十五周年 嗇色園非遺薈萃綵燈節
- 2024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4「民間手藝.紮作傳承」學員作品展 — 兔仔燈籠
- 2024「埗」捉‧非遺:非遺文化學堂 — 同「埗」看非遺
- 2024 實踐非遺 — 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4南國書香節:騰飛創意—香港館
- 2024《非遺點亮生活》非遺交流展
- 2024 桂港文化交流活動系列 – 旅遊文化展覽
- 2024「非遺知味」巡迴展覽
- 2024香港傳統紮作技藝課程系列2 — 花炮紮作展覽
- 2024 龍躍花燈.喜迎新歲
- 2024「非遺知味」巡迴展覽
- 2024 今昔—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3 港才港藝
- 香港周2023@曼谷
- 2023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3「紙紮工藝在香港:歷史、傳承與創新」展覽
- 2023 根與魂 - 茶和天下.雅集︰浙江茶文化生活主題展演
- 2023 賞悅非遺 – 香港非遺線下展播
- 2023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22「民間手藝•紮作傳承」學員作品展
- 2021「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1 根與魂—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展演活動
- 2021 沙頭角慶春約太平清醮展覽
- 2020「那些年的節慶」展覽
- 2020「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
- 2019 口傳心授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2019 繼承 —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根與魂 — 青未了 ‧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系列活動 『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
- 2018 妙繪 · 香港非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根與魂—憶江南 ‧ 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覽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龍紮作技藝」展覽
- 2015 根與魂—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及講座
- 2014 非常香港—傳統風俗文化展覽
- 2014 香江琴緣
- 2013 根與魂—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2《西蜀天工》 -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覽)
- 2011 根與魂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1 申報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項目
- 2010 元朗馬田村金龍
- 2009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2025「過年——春節主題展」展覽
-
活動回顧
- 2025香港非遺月
- 2025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特備節目
- 2025「博物館高峰論壇2025」會前活動
- 2025 發現非遺
- 2025 #ddHK設計#香港地
- 2025 傳統x創新:蒸籠製作與當代竹藝
- 2025 師傅到
- 2024 香港博物館節2024 — 「架勢非遺」同樂日
- 2024 香港博物館節2024 — 繽FUN博物館嘉年華
- 2024 賀國慶七十五周年 嗇色園非遺薈萃綵燈節
- 2024年「非遺在社區」文化交流系列活動
- 2024 非遺大本營
- 2024《文又得武又得》武.影.「非」凡
- 2024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特備節目
- 2024 非遺六月
- 2024「手藝.守藝」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24 人為.非遺 - 教育節目
- 2024 客家話初級班
- 2024「移動.非遺」學校教育活動
- 2024「移動.非遺」公眾活動
- 2024 發現非遺
- 2024 香港天后誕研討會
- 2024 師傅到
- 2023「非遺在社區」全國工作經驗交流活動
- 2023「這一站.非遺」同樂日
- 2023年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
- 2023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大會
- 2023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頒牌儀式
- 2023 #ddHK設計#香港地
- 2023「遺想天開港澳行」暨南大學香港考察團
- 2023 非遺生活節
- 2023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23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特備節目
- 2023 師傅到
- 2023 發現非遺
- 2022 師傅到
- 2022「樂在非遺」同樂日
- 2022 南音游記 — 行到邊 ꞏ 唱到邊
- 2022 香港長衫技藝非遺研討會
- 2022「發現非遺」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館節 —「再覓非遺」尋樂日
- 2021「發現非遺」系列
- 2021「非遺進校園」節目系列
- 2020 發現非遺
- 2020「非遺傳承 ─ 族群移居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系列
- 2019「發現非遺」系列
- 2019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2019「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9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 「童」心看非遺
- 2018「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18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童」賞非遺新角度
- 2018「發現非遺」同樂日
- 2018「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考察活動
- 2018 第二屆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覽:花花世界賞非遺
- 2018「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配套活動
- 2018 非遺同樂日
- 2017 細說新唱.南音
- 2017「非遺深度賞」同樂日暨《一脈相承:傳承.傳情》短片啟播
- 2017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製作秘技—示範 x 嚐味 x 體驗
- 2017「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考察活動
- 2017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7 「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之「十項」全能基本功
- 2017「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7 非遺傳承迎新歲
- 2016「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
- 2016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6 區區有「盂蘭」講座系列
- 2016「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
- 2016「非遺樂在三棟屋」同樂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6「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龍紮作示範講座
- 資源
- 資助計劃
- 下載/資源中心
- 甚麼是非遺
- 非遺清單
- 代表作名錄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
項目名錄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教育資源
- 瞬間看非遺
- 研究及出版
- 研究及出版
📸「香港處處有非遺」鎖定自拍熱點
一齊打卡贏取限量版「香港非遺月2025」福袋!🎁
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辦事處於2025年5月31日至7月1日主辦首屆「香港非遺月」,以「香港處處有非遺」為主題,提升市民及旅客對非遺的認識,並親身感受非遺的文化內涵和樂趣。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除了在各個政府場所展示「香港非遺月2025」戶外廣告/海報外,更於10個港鐵車站展示「非遺巨型貼紙」。港鐵「非遺巨型貼紙」由展能藝術家冼凱琳設計,她自2023年起接受東華三院包玉星基金綜合職業復康中心暨宿舍的藝術發展服務,並逐步發展為多元藝術家,透過中心的藝術發展工作室—「易讀製作」,與來自不同領域的機構和團隊進行跨界合作。冼凱琳喜歡運用飽和度高、多樣性的色彩,配合點狀元素,形成風格獨特、創意滿溢的作品。「非遺巨型貼紙」可於以下10個港鐵車站找到它們的蹤影,包括柯士甸、旺角東、宋皇臺、金鐘、沙田、車公廟、大埔墟、上水、荃灣西及元朗。每個貼紙都展示了屬於該區的非遺項目,帶出在香港這彈丸之地,處處有非遺的訊息。
參加者只需要尋找出現於各區的「香港非遺月2025」戶外廣告/海報、港鐵「非遺巨型貼紙」、電車或巴士站廣告,搜集其中2個打卡點自拍合照及標籤,再分享到指定的個人社交平台,成功完成以下簡單步驟,首400位參加者可獲得限量版「香港非遺月2025」福袋乙份,數量有限,送完即止。福袋包括精美蛋撻吊飾﹑鴻福堂夏枯草一枝及恆香現金券一張。
活動日期 |
2025年5月31日至7月1日 |
遊戲玩法 |
|
得獎名額 |
400 位(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
福袋領取方式 |
福袋以郵遞方式寄到參加者自選的香港郵政局地址領取,香港郵政局地址如下: http://webapp.hongkongpost.hk/tc/about_us/network/post_offices/#list |
查詢 |
電話︰3728 5950 電郵︰Enquiry@jam.com.hk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6時(下午1時至2時15分午休)] |
「香港非遺月2025」全港特定打卡點
A. 政府場所(於5月31日至7月1日不定期展示)
港島區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油街實現
香港公園
添馬公園和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的燈柱
金鐘行人天橋 — 夏慤道近中信大廈
灣仔行人天橋 — 橫跨柯布連道與軒尼詩道近灣仔港鐵站
中環天星停車場
中環行人隧道 — 皇后像廣場花園旁
九龍區
香港科學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藝術館外的燈柱及有蓋行人通道
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A及B區外的枝柱
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C區外的燈柱
啟德行人天橋 — 橫跨太子道東及協調道(近AIRSIDE商場)
旺角行人天橋 — 橫跨旺角道及洗衣街
新界區
香港文化博物館
沙田公共圖書館
荃灣大會堂
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
*除以上特定打卡點外,更可發掘各康文署博物館、政府場所(如啟德體育園、民政諮詢中心等)、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的海報。
B. 戶外廣告牌(於6月1日至6月30日展示)
荃灣力生廣場
中環(五號碼頭)— 長洲
C. 交通網絡
1. 港鐵站
i) 港鐵站月台或大堂(於6月4日至6月17日展示)
柯士甸、旺角東、宋王臺、金鐘、沙田、車公廟、大埔墟、上水、荃灣西及元朗
ii) 港鐵站的燈箱(於5月31日至6月13日展示)
2. 電車(於6月1日至6月28日展示)
電車車身廣告
3. 城巴(於5月30日至6月26日展示)
城巴巴士候車亭廣告牌(港島區)
條款及細則
1. 每位參加者只可使用一個Instagram 或 Facebook帳戶參與本活動一次,不接受逾期及重複參加。
2. 得獎者將於2025年7月8日下午6時或之前,收到由 Enquiry@jam.com.hk 以電郵方式通知領獎詳情。未能獲獎者,恕不另行通知。
3. 截止日期:2025年7月1日晚上11時59分。
4. 收集到的個人資料只作是次活動之用。
5. 參與此活動即代表同意遵守相關規則,如有任何爭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保留最終決定權。
6. 所有於本活動中提交的相片及文字不得包含以下內容:(i) 政治;(ii) 種族歧視;(iii) 宗教;(iv) 具不良意識的內容;(v) 挑釁、侮辱、人身攻擊、誹謗;(vi) 淫褻;(vii) 暴力;(viii) 任何具爭議性、引人厭惡及/或不適當的內容;(ix) 任何公司及/或實體的名稱、產品及/或服務;(x) 任何第三方的商標及/或標誌;(xi) 任何品牌、產品及/或服務的推廣;及/或(xii) 違反香港法律的內容。
7. 因任何電腦及/或網路等技術問題而引致參加者所提交的資料有延遲、遺失、錯誤、無法辨識等情況,Jam Events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概不負責。
8. 如有任何問題,請致電3728 5950或電郵至 Enquiry@jam.com.hk 查詢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6時(下午1時至2時15分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