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 香港非遺
-
展覽及活動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導賞服務
-
展覽回顧
- 2021「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21 根與魂—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展演活動
- 2021 沙頭角慶春約太平清醮展覽
- 2020「那些年的節慶」展覽
- 2020「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
- 2019 口傳心授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2019 繼承 —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根與魂 — 青未了 ‧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9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系列活動 『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
- 2018 妙繪 · 香港非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傳統花燈紮作技藝展示
- 2017 根與魂—憶江南 ‧ 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7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花燈紮作工藝」展覽
- 2016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龍紮作技藝」展覽
- 2015 根與魂—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及講座
- 2014 非常香港—傳統風俗文化展覽
- 2014 香江琴緣
- 2013 根與魂—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2《西蜀天工》 -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覽)
- 2011 根與魂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 2011 申報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項目
- 2010 元朗馬田村金龍
- 2009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活動回顧
- 2022「師傅到!」系列節目
- 2022 南音游記 — 行到邊 ꞏ 唱到邊
- 2022 香港長衫技藝非遺研討會
- 2022「發現非遺」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館節 —「再覓非遺」尋樂日
- 2021「發現非遺」系列
- 2021「非遺進校園」節目系列
- 2020 發現非遺
- 2020「非遺傳承 ─ 族群移居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系列
- 2019「發現非遺」系列
- 2019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2019「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9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 「童」心看非遺
- 2018「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18 非遺大使訓練課程 ─「童」賞非遺新角度
- 2018「發現非遺」同樂日
- 2018「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觀賞活動
- 2018 第二屆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覽:花花世界賞非遺
- 2018「口傳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展覽配套活動
- 2018 非遺同樂日
- 2017 細說新唱.南音
- 2017「非遺深度賞」同樂日暨《一脈相承:傳承.傳情》短片啟播
- 2017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製作秘技—示範 x 嚐味 x 體驗
- 2017「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觀賞活動
- 2017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
- 2017 「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之「十項」全能基本功
- 2017「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7 非遺傳承迎新歲
- 2016「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
- 2016 非遺任務 ─ 大坑火龍紮作教室
- 2016 區區有「盂蘭」講座系列
- 2016「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
- 2016「非遺樂在三棟屋」同樂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
- 2016「長洲太平清醮」講座及飄色製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龍紮作示範講座
- X「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講座及觀賞活動
- X 發現非遺 — 5月
- X 6月 發現非遺
- X 7月 發現非遺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0月 發現非遺
- X 6月及7月 發現非遺
- X 非遺傳承講座「解構男女裝長衫:美學與工藝」
- X 8月 發現非遺
- X 9月 發現非遺
- X 1月至3月 發現非遺
- X 7月至9月 發現非遺
- X「非遺任務 ─ 我要做傳承人」系列之「麒麟學堂」
- 資助計劃
- 瞬間看非遺
- 研究及出版
- 展覽
- 公眾活動
- 教育活動
- 導賞服務
傳統中醫藥文化及武術
貴為兩大國粹的中醫藥文化和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凝聚了深厚的中國文化內涵。傳統中醫藥文化除了講求陰陽五行、天地人和,同時亦包括跌打、涼茶和蛇酒等項目。上世紀不少武術流派南下,形成南北武術滙聚香港,而武術如今亦逐漸融入一般市民的生活中。
2023年第二季的「師傅到!」系列,將邀請相關的非遺項目傳承人、專家或學者與公眾暢談傳統中醫藥文化和武術。
2023年6月活動
大聖劈掛門示範
日期 |
2023年6月3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下午4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李飛標先生(大聖劈掛門李飛標國術體育會永遠總監) |
名額 |
每節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七星螳螂拳示範
日期 |
2023年6月11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下午4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李錦榮先生(國際七星螳螂拳李錦榮國術總會總監) |
名額 |
每節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吳式太極拳示範
日期 |
2023年6月17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4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鄭冠球先生、劉仕坤先生(中國香港吳式太極拳總會教練) |
名額 |
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陳式太極拳示範
日期 |
2023年6月18日(星期日) |
時間 |
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中午12時至下午1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周展程先生(陳氏太極拳香港總會創辦人) |
名額 |
每節16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詠春拳講座及示範
日期 |
2023年6月24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甘澤民博士(註冊中醫師及中國武術協會教練) |
名額 |
16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備註:以上節目安排或會更改或取消,請留意我們的最新公布。